当前位置: pg电子(中国)官方网站-pg电子试玩--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9周年--要闻纵览

志建南水北调 构筑国家水网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9周年-pg电子(中国)官方网站

2023-12-13 16:57 来源:新闻宣传中心

  自古以来,人类依水而居,靠水而作,城市因水而兴。东中线一期工程串联起受水区40多座大中城市,全面通水9年累计调水超670亿立方米,为1.76亿人提供了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润物无声。东中线一期工程有效提升了受水区城市供水保证率,优化了供水格局,一大批河湖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华北地区浅层地下水水位止跌回升,京杭大运河连续两年实现全线水流贯通。

  协调发展。东中线一期工程有效支撑了受水区超13万亿gdp持续增长,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中部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水资源支撑和水安全保障,为美丽中国建设注入了新活力,为沿线城市高质量发展拓宽了新空间。

  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交通、能源、电信、水利等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东中线一期工程有力推动了沿线城市构建新发展格局,大力畅通了国内大循环,促进了国内国际市场联通互动,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了受水区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布局优化。

  中线一期工程优化了受水区供水格局,提高了供水保证率,受水城市的生活供水保证率由最低不足75%提高到95%以上,工业供水保证率达90%以上。东线一期工程有效缓解了黄淮海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受水区内城市的生活和工业供水保证率从最低不足80%提高到97%以上。

  中线一期工程累计向沿线50多条河流湖泊生态补水超过95亿立方米,东线工程北延应急供水工程向大运河累计补水3.34亿立方米,为千年大运河带来新生,助力永定河全线贯通。

  东中线一期工程受水区沿线城市通过南水北调工程破解水资源要素的制约,推进华北地区进一步释放更大生产力,提高了该地区经济竞争力。

  截至今年11月底,东线一期工程累计抽引江水400多亿立方米,调入山东省水量61.4亿立方米,受益人口超6800万,惠及沿线江苏、安徽、山东、河北、天津5省(直辖市)27市123县。

  截至12月12日,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超606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08亿,成为沿线26座大中城市200多个县市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按照我国2022年万元gdp(国内生产总值)平均需水量49.60立方米计算,东中线一期工程有力支撑了受水区超13万亿元gdp的增量。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东中线一期工程不仅是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更是受水区大中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源泉。

  京津冀协同发展之源

  2018年11月,党中央要求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动河北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有序疏解功能、有效治理“大城市病”的优化开发模式。

  京津冀区域作为中国经济第三极,通过南水北调工程调水,逐步破解了水资源要素对生产能力的束缚。首都北京的城市定位明确,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河北雄安新区以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为基本定位;北京城市副中心正在发展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

  京津冀协同发展,水资源是关键一环,供水安全十分重要。在海河流域 “23·7”特大洪水防御中,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与京津冀豫地区水利部门密切合作,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严格按照预案方案落实各项措施,物资设备到位,重点部位加固到位,防汛队伍驻守到位,雨中雨后巡查到位,确保了中线工程安全平稳运行,确保了沿线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

  中线一期工程共向京津冀调水378亿立方米,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和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在93亿立方米的进京南水中,近7成用于生产生活,其余存补于密云水库、密怀顺地下水源地等,大大缓解了北京水资源紧缺的现状,提高了首都水资源战略安全的韧性。密云水库蓄水量达35.79亿立方米(2021年10月),创建库以来新纪录。北京市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多,珍稀水禽成为常客留鸟,各水域“入驻”的本地鱼种已超过60个。

  南水进京后逐步成为城市生活供水主力水源,1500余万市民受益。北京年人均水资源量由100立方米增加到150立方米,城区供水安全系数由1.0提升至1.2,居民饮用水水质得到明显改善,自来水硬度由以前的380毫克每升下降为120-130毫克每升。

  据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核算数据显示,2014年度北京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330.8亿元,2023年上半年北京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621.3亿元,接近2014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

  天津市是资源型严重缺水地区。海河是天津市的“母亲河”,海河流域滋养着全国11%的人口,为华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提供了有力保障。中线一期工程向天津市子牙河、海河干流生态补水量连年增长,累计向天津市供水92亿立方米,生态补水2亿立方米,东线工程北延应急供水工程将供水范围扩展到河北、天津,保障了津冀地区春灌储备水源,为京津冀城市群发展提供了水资源支撑。

  中线一期工程自2014年12月通水以来,供水范围覆盖天津市中心城区、环城四区及滨海新区等14个行政区,天津市主城区供水全部为“南水”,1200多万市民直接受益。“南水”使天津城市供水格局得到全面优化,逐步形成了以引江、引滦输水工程为骨架,于桥、尔王庄、北大港、王庆坨、北塘五座水库互联互通、互为补充、统筹运用的供水新格局。

  滹沱河曾经是风沙源、纳污坑、垃圾带。现在已成为石家庄市的后花园、发展轴、新空间。中线一期工程累计向石家庄供水89亿立方米,其中向滹沱河生态补水15亿立方米,为石家庄市实施“拥河发展”战略,引导城市新兴功能向滹沱河沿线聚集,以生物医药、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现代食品和现代商贸物流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水资源支撑。

  据石家庄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通水前的2013年石家庄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63.6亿元,2022年石家庄市实现生产总值7100.6亿元,是2013年的145%。

  设立雄安新区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中线一期工程累计向雄安新区城市生活和工业供水超1.2亿立方米,助力雄安新区迎接中国星网、中国中化、中国华能等央企总部入驻。目前,雄安新区正在建设雄安干渠工程,从中线总干渠新建输水线路至雄安新区原水应急调蓄池,进一步完善雄安新区多水源保障供水体系。

  白洋淀是海河流域的一颗“明珠”,白洋淀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是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重大命题。近年来,通过补水、清淤、治污、防洪等举措,淀区及入淀河流水质实现了从劣v类到ⅲ类的跨越性突破。

  今天,滹沱河成为“百鸟天堂”,曾生产“贡米”的正定县曲阳桥镇周家庄村恢复了水稻种植,“夜游正定古城”融入石家庄市民日常……南水北调促进沿线水上活动和水上旅游等产业发展。6月21日-22日,2023年中国龙舟公开赛(河北·石家庄站)暨河北省全民健身大会龙舟比赛,展示了水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面貌精彩蝶变的丰硕成果。在2023年端午假期,天津海河等北方河流上演了一场场龙舟赛体育盛宴。

  中部崛起新引擎

  截至目前,中线一期工程为河南省供水208亿立方米,通水区域覆盖河南省11个省辖市市区、49个县(市)城区和122个乡镇,受益人口达2900万。

  河南省以中线一期工程为依托,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

  2014年夏,平顶山市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中线一期工程应急输水,南水成为救命水。中线一期工程通水后,累计向平顶山市供水21亿立方米,使平顶山市摆脱了缺水的发展制约,新兴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集中。平高集团从装备出口到一体化服务承包商,从意大利到巴西,从传统输变电到新能源、储能业务转型,成为豫企海外业务不断升级的一个缩影。

  郑州市是全国公、铁、航、信兼具的交通枢纽。中线一期工程累计为郑州市供水51亿立方米,受益人口800万,成为郑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剂。目前,中欧班列集货范围覆盖全国四分之三区域,境外网络遍布欧盟和俄罗斯及中亚地区40个国家140多个城市,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获批建设,中国(郑州)重要国际邮件枢纽口岸正式开通。

  郑州航空港,一架架飞机不时起降。如今,郑州机场年货邮保障能力由50万吨跃升至110万吨。以郑州为中心,卢森堡货航常态化运营了8条洲际货运航线,触角延伸至全球200多个城市。

  绿色低碳转型成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今年9月4日,德力西电气濮阳基地被工业和信息化部授予“零碳工厂”,成为河南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一个缩影。无独有偶,2021年底,濮阳市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城乡供水一体化模式,400万城乡居民同饮一江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转化和发展是大中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体现。郑州市中牟县的《只有河南·戏剧幻城》,讲述黄河故事、传承黄河文化,打造了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精品。焦作天河公园内的国家方志馆南水北调分馆每天开放,许昌市统筹南水北调水、北汝河水、黄河水,形成了水系新格局。“泛舟河上、环游许昌”成为新的文化时尚……

  7月10日,河南省出台中线一期工程受水区全面节水2023年度任务清单,要求今年用水量控制在171.8亿立方米以内,以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保障全省受水区高质量发展。

  有南水保底,河南省深入实施碧水工程,城市和县城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97%、93%。蓝天白云、清水绿岸、鸟语花香,大美河南扑面而来。

  目前,引江补汉工程土建施工及金结机电安装项目合同已经签署,即将进入全线全面开工建设新阶段。工程建成后,将提高汉江流域水资源调配能力,增加中线工程北调水量,促进湖北省与中线受水区共同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运河城市群竞相发展

  京杭大运河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南北5大水系,流经京、津、冀、鲁、豫、皖、苏、浙8个省市。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9年来,千年运河焕新颜,发挥着运输、灌溉、防汛、南水北调的重要功能。运河城市群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日新月异。

  东线一期工程打通了长江干流向北方调水的通道,构建了长江水、淮河水、黄河水、当地水优化配置和联合调度的骨干水网,完善了苏北地区调水工程体系,有效提升了苏、皖两省水安全保障能力,改善了山东省水资源配置格局,构建了胶东半岛的供水大动脉。

  2016年3月10日,东线一期工程调引长江水到达山东省最东端威海市,规划供水范围全部覆盖,为江苏、安徽、山东3省的23个地级市和其辖内的101个县(市、区)补充城市生活、工业和环境用水,兼顾农业、航运和其他用水,惠及沿线超6800万人。

  2019年2月,《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印发,以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为引领,统筹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大运河城市群严守生态红线,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重现大运河绝美风光。

  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扬州市整治江都南区水生态环境,完善市政排水管网、治理河道、重塑景观,设立运河文化保护缓冲区,高起点规划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确保“一江清水向北送”。

  在运河沿线,徐州市推进窑湾古镇展现时代新貌,淮安市实施大运河“百里画廊”战略引领工程,宿迁市建成4个运河公园,聊城市积极探索“江北水城·运河古都”发展新路径,沧州市抓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等等,持续增强大运河的灵魂活力。

  大运河济宁以北到梁山段以前河道淤塞。东线一期工程建成通水后,航运迎来新生。如今,在京杭大运河济宁港航梁山港,一条满载2000吨的集装箱船可直达杭州。东线一期工程山东两湖段输水工程打通了东平湖和南四湖之间的水上通道,打破了京杭大运河济宁以北不通水的局面。目前,京杭大运河的全年通航里程达877公里,大大提高了区域水运能力,成为国内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

  山东胶东半岛2014至2018年发生连续干旱,特别是2016年烟台、威海、青岛和潍坊4市出现了严重的资源性水危机,东线一期工程向胶东4市实施了4次抗旱应急调水,工程不间断向胶东地区供水893天,为胶东地区调引长江水、黄河水25亿立方米,发挥了显著的抗旱作用,保证烟台、威海、青岛和潍坊4市的供水安全。2021年秋汛,东平湖超警戒水位,东线济平干渠、柳长河和梁济运河段等工程协助排涝;2019年抗击台风“利奇马”,台儿庄泵站助力城区排涝……近年来,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工程累计为沿线泄洪、分洪近6亿立方米。

  济南市拥有“山泉湖河城”浑然一体的独特风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为追求经济发展忽视生态保护,泉城泉眼一度干涸。东线一期工程通水以来,济南市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和净土三大保卫战,实施南水生态补泉行动,脏臭扑鼻的“小黑河”变为水清河晏的小清河,趵突泉实现持续喷涌。如今,“推窗见绿、开门进园”,成为济南人生活的常态。

  从元代大运河通航开始,南方的漕粮、农林物产、日用百货和建筑用材纷纷沿着运河北上进京。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北京城的确是“水上漂来”的。坐落在大运河畔的北京东方化工厂有着辉煌的历史。随着北京产业升级而停产拆除。如今,一个巨大的绿心公园在东方化工厂旧址上建成开放,成为游客的打卡地。

  2021年6月,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建成开放,这座博物馆运用5g、vr等科技手段,全流域、全时段、全方位展现大运河历史文化,成为运河新的文化载体。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实施后,济南市正在孕育一座“未来之城”,2021年4月,《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获国家批复,成为继雄安新区起步区之后的全国第二个起步区,整体规划打造“一带一轴、多中心、网络化”的结构布局。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国家水网的主骨架和大动脉,工程建成后,将进一步打通南北输水通道,完善南水北调“四横三纵”工程体系,不断增强南北区域水土资源适配能力,促进我国人口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利用格局优化调整。

  目前,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正在加快推进西线工程规划编制和先期工程可研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未来,西线工程必将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支撑,成为沿黄西北城市群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

  进入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和畅通的国内大循环,促进南北方协调发展,需要水资源的有力支撑。南水北调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南水北调集团将立足“调水供水行业龙头企业、国家水网建设领军企业、水安全保障骨干企业”的战略定位,深入实施“通脉、联网、强链”总体战略,全面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全力推进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作者: 许安强 责编: 姚葳  
 
 
网站地图